首页 > 其他 金融策划师不仅仅是个赚钱的职业
金融策划师不仅仅是个赚钱的职业
注册金融策划师(CFP),这个陌生的新名词很快将“热”起来。看来颇带几分神秘色彩的CFP,英文全称为CertifiedFinancialPlanner,是目前国际上金融领域最权威和最流行的个人理财执业资格,通过不断调整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和不动产等各种金融产品组成的投资组合,设计合理的税务规划,来保障客户的财务独立和金融安全。有专家预言,CFP会继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和注册税务师之后成为新一代职场新贵。对于目前年利润达250亿元的国内个人理财市场来说,金融理财师的出现应该是“时机正当”,但同时也有学者并不十分看好。为此,本版特意推出这个小专题,通过几位专家学者的访谈,希冀能探究到金融策划师在个人理财市场上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洪曦自己的网站“个人投资理财网”的首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投资理财是以投资工具为语言描述资本市场和外界的变化,描述得越准确,其理财效果就越好,所以投资理财是一种文化。”洪曦的个人经历比较复杂,先从策划研究起家,后来先后做过IPO融资、资本运营产权交易、外汇现货期货买卖、股票买卖和国债回购、投资理财顾问、ISO9000质量管理总监、房地产开发等职务;但现在他却辞去了所有的职务,把精力放在个人理财业务和自己的网站运营上,从他的说话的口气可以看出,他对现在这样挺满意。
金融策划师观念的误区
自从去年11月的“第二届中美金融策划论坛”在北京召开,“金融策划师”这个新的职业逐渐被人们广泛关注,个人理财投资也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
但是很多人对于“个人理财”的理解还存在着误区。他们认为个人理财的内容只是局限在股票、基金和国债等一些与证券相关的金融产品。应该说出现这种现象并不难以理解,这与我国的不太合理的金融资产格局有关:一方面,储蓄存款不断增多;另一方面,能够满足老百姓投资要求的金融产品却明显不足。而证券市场尤其是股市的发展使得A股市场的年换手率在40%以上,而这个数字在一般发达国家只有20%。
“大家把个人投资理财狭隘地定义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洪曦认为。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个人投资理财不仅仅包括外汇、期货、股票和基金等,通常还包括综合投资理财规划服务(prehensiveFinancialPlanningService),投资理财组合分析(PortfolioAnalysis),所得税规划(IaxPlanning),婚前和婚后财产处置方案设计(Pre-andPost-DivorcePropertySettlement),及其养老评估(PensionAppraisal)等等。从现实面看,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现在10%的家庭占有着40%的社会财产,这部分人除了日常消费外,还需要将剩余的财产进行投资,也就是说个人理财的需求已经存在,市场也在逐步形成。“在国外如果一个人有了4000美元财产的话,他就会去找一个理财师管理他的财产,说得简单些,就是使同样的钱财发挥最大的购买力。”
特别是在当前利率较低的情况下,有了余钱的这些老百姓面对市场上开始出现新的金融产品大都会感到无所适从,因而更需要一批精通金融产品的个人理财顾问,也就是金融策划师来告诉你如何选择。
另外一个误区是,大家普遍认为投资存在着风险,如果不慎亏了,还不如将钱存在银行里安全。洪曦表示,这时候大家“更要有平稳的心态,因为任何投资品种的收益与风险都是成正比的,收益相对高的投资品种,风险自然就要大一些。”毕竟,即使是金融策划师,他给你的建议也仅仅是一个综合分析而已,而不是“保赢不亏的法宝”。
什么是称职的金融策划师?
“在美国,几乎只要有投资需求就有与之相应的金融产品,而且个人可以用税前收入去投资一些开放式基金。除了股票外,还有联邦政府及各州和地方政府发行的政府债、货币市场基金、共同基金、银行大额存单以及各种企业债券、期权、期货等众多品种可供居民选择。”洪曦介绍说。
然而在国内原先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并不主张个人有很多财富,个人理财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但是现在大家有钱了,开始慢慢接受投资的时候,却又出现了问题。
“我个人认为,在政府看来,好象不是很希望金融工具的品种出现很多。原因很简单,为了实现‘国退民进’的大战略,国有股的转让需要很大的一笔资金,如果金融工具出现过多就会使得部分资金分流,从而会加大了A股转让的难度。这是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洪曦道出了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
预计从今年开始可以考金融策划师的从业证书的说法,洪曦却并不看好,他认为一个证书并不能说明什么,而且有些人“把证书本身当作一个挣钱的工作”。
在他看来,无论从知识机构还是经历来看,现在从事理财业务这些人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有些人甚至“连最基本的利率都分析不清楚”。
“我觉得一个称职的金融策划师至少应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敏锐的洞察力和充分的信息来源等,然后将所得的信息综合分析,给客户一个理财的计划(plan)。”
中国最早一批专门从事理财的公司大概是2001年在上海开始出现的,不过他们的业务往往局限于证券这部分,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金融的畸形发展,证券发展相对较早,也成就了一批能够很好把握市场的投资者,他们就成了中国最早从事个人理财的一拨人。
在发达国家,由于在市场化利率的背景下,所有的资产都存在着变数,特别是金融资产的价值会随着利率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投资理财是一项专业程度较高的智慧行业,从事这一行业需要较好的相关知识结构,金融分析师就是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服务的专业人士.
“我认为在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个人理财业务将有一个很美好的情景,现在比起来应该有个‘超脱’,而不是现阶段业务面狭窄得很。”
本文版权属于
责任编辑:janny
文章来源:http://news.esnai.com/2003/0226/6926.shtml
